找到相关内容155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舍却欲染为沙门

    给沙门。  王后午寐醒来,见不到心爱的宝珠,顿时生起了忧悲苦恼,国王见状心有不忍,于是下诏全国臣民百姓:若有拾获宝珠奉还者,可赏赐金银千斤、牛马牲畜千头;若私藏据为己有者,一经查获,将诛连九族。  不知情的沙门在接受了钵的宝珠供养后,心想:这颗宝珠于我并没有什么大作用,不如就送给猎人,或许还可藉此庄严其身吧!于是再一次到猎人家中,在说明来意后,猎人竟将沙门五花大绑起来,心中只想到国王那笔丰厚的奖赏...

    清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2367724.html
  • 佛教寺庙园林——八大处公园

    木葱茏,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泉庵、香界寺、宝珠洞、正果寺,错落镶嵌于重峦幽谷之中,古木与奇石相依,御碑与宝塔相映,尤其是佛牙舍利塔,因供奉一颗佛祖灵牙而驰名中外。春山杏林、水谷流泉、深秋...藏经楼。   左路为一别院,仅精舍三间。   右路为“行宫院”,为乾隆帝避暑的行宫。   七处宝珠洞创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0年)。   寺前有一座木结构牌楼,匾额内外分镌“坚固林”和“...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17485496891.html
  • 农历7月30日 恭逢地藏菩萨圣诞

    特点,一般菩萨现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萨则多现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他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据《地藏菩萨仪轨》、《地藏菩萨十轮经》...地狱等六道之中,而有六地藏之称,其名号与形象如下:   (一)檀陀地藏,“檀陀”是一种人头幢,其形象为左手持人头幢,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助地狱道众生。   (二)宝珠地藏,左手持宝珠,右手结甘露印,...

    佚名

    |圣诞|地藏|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8/08404928668.html
  • 昙鸾大师的念佛说

    因为阿弥陀佛的名号犹如清净的摩尼宝珠(意译为如意宝珠),有焚烧的火力。人们只要念佛名号,便能产生力量,如同把净珠投入浊水,宝珠人浊水能使水清净。又如在冰上燃火,冰消火灭。念佛名号则能使人罪灭心净,即得...

    郭征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5551104.html
  • 崇兴寺双塔导游词

    每角刻一力士,作负重形态。另有腾龙、舞凤、伏狮、游鱼等纹饰。底层檐下有仿木砖雕斗拱,为双抄五铺作。往上为十三层塔檐,各层均用砖砌迭涩出檐,逐渐内收。在八角攒尖式的塔顶上建有莲座、宝瓶、刹杆,顶端装宝珠,是为风磨铜所制,色泽如金而其价贵于金。传说“风磨铜可减弱高空风力。故皇家高大建筑上的顶端饰件和塔顶的宝珠多用之”。今城内双塔的宝珠依然金光闪烁,光彩夺目。加之二塔耸入云霄(东塔高43.85米,西塔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93762715.html
  • 普化寺的塔

    相轮上为圆形宝盖,宝盖也称华盖,是刹身相轮的冠饰。华盖之上为刹顶,即塔之尖顶。刹顶,一般由仰月(或火焰)、宝珠构成,但该塔仅有一颗桃形的青石雕成的宝珠。塔身覆钵之下为塔座,但它不是须弥座,而是一个边长...的9级相轮,轮上置圆形宝盖,上有仰月包着圆光,上置葫芦形的一颗宝珠,是为刹顶。刹身总高1.12米。钵下为方形束腰须弥座,座之上下有叠涩四层,最大边长1.5米。座上还置一方形石垫,四周精雕细刻着硕大的...

    净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4680114.html
  • 农历7月30日恭逢地藏菩萨圣诞

    特点,一般菩萨现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萨则多现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他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据《地藏菩萨仪轨》、《地藏菩萨十轮经》...地狱等六道之中,而有六地藏之称,其名号与形象如下:   (一)檀陀地藏,“檀陀”是一种人头幢,其形象为左手持人头幢,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助地狱道众生。   (二)宝珠地藏,左手持宝珠,右手结甘露印,...

    佚名

    |圣诞|地藏|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8/08404990828.html
  • 凡情圣见,二皆不生

    众生一念心性,与佛无二。虽在迷不觉,起惑造业,备作众罪,其本具佛性,原无损失。譬如摩尼宝珠,堕于圊厕,直与粪秽,了无有异。愚人不知是宝,便与粪秽一目视之。智者知是无价妙宝,不以污秽为嫌,必于厕中取出,用种种法,洗涤令洁,然后悬之高幢,即得放大光明,随人所求,普雨众宝。愚人由是,始知宝贵。大觉世尊,视诸众生,亦复如是。纵昏迷倒惑,备作五逆十恶,永堕三途恶道之人,佛无一念弃舍之心;必伺...

    印光大师

    |凡情圣见,二皆不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5/1042324170.html
  • 五代 铜鎏金千手千眼观音像

    环、骷髅、摩尼宝珠、宝塔、经箧、经卷等法器。倚坐,台座已失。  千手千眼观音为六观音之一,其形象至迟于唐朝已经出现。现今发现最早的此类造像可能是河南洛阳龙门东山擂鼓台北洞的八臂和四臂观音,其...

    佚名

    |五代铜鎏金千手千眼观音像|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1/1030057749.html
  • 丰富的空无

    摩尼珠呢?”  佛陀于是说:“我拿世俗的珠子给你们看,你们都会分别它的颜色;但真正的宝珠在你们面前,你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多么颠倒啊!”  佛陀的手中虽然“空无一物”,但就像苏东坡的诗句所说:“无一物中...

    王溢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53540442.html